往瀋陽、長春的路上,公路旁種的全是楊樹,農作都是玉米田。我們七嘴八舌的和小高聊天,凡是有關中國的政治、政策,乃至於一般民眾生活和地理現況,小高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小高說,中國政府也將土地分成農地、工廠、商業、建築用地等等,土地的用途是不可以隨便變更的。目的是為了要保障18.8億農用口糧土地的面積,保障14億人民有足夠的糧食。口糧田如果亂蓋建築,或土地他用,是會被拆除的。

人民向政府租用土地,可以種玉米、高粱、大豆或稻米等口糧,政府會補貼農民種糧的費用,但是不能隨便改種水果,因為水果屬於經濟作物,政府不但不補貼,還要抽6種產品稅。

接著小高開始說到重點。來到東北,沒有不說說人蔘價值與買賣的道理。小高說,種人蔘,要用生地,就是沒有種過其他農作物的土地,成長期間最短要6年。它的地理要求是在海拔8001500公尺的山坡地,還要求陰陽面的地方,意思就是早上有太陽,下午就不要曬到太陽,或是早上沒有太陽,下午要曬得到太陽,所以種植人蔘對日照的要求是很高的,喜歡日曬,但是不能太曬。人蔘要順著山坡種植,每一壟寬度要在1.5公尺左右,人蔘喜歡潮濕,需排水良好。種過人蔘的土地也不能再種莊稼,因為土地的肥力就被耗光了,即使種了莊稼也長不好,只能種樹來恢復地力。所以種人蔘是相當毀林的。

大陸在1951年至1978年開始國有種植生產人蔘,1978年以後才允許人民闢田種人蔘,當然要先跟政府申請林地伐林整地。種人蔘就要砍伐森林,而且不能用炸藥,也不能用機器來取得土地,全靠人工挖土整地;也不可以用農藥、化肥或受到動物排泄物的汙染,不然整塊地都報銷了。

小高外婆的姪子就是種人蔘的蔘農,人蔘田要圍起來,不然也會被偷,所以需要人手顧園,種蔘人家甚至可以擁有槍枝防盜。人蔘種下去至少要6年才能收成,守園人就要一直守在山上,哪兒都不能去,山上沒水沒電,吃東西也不方便,要等到冬天的時候,土地凍硬了無法偷挖的時候才能回家。如果6年過後要收成了,但是價格不好,也不挖,再等到幾年之後再挖,總是要等到價格好了再挖才值得,因為照顧人蔘特別的辛苦,價格當然就貴了。

中國人蔘看吉林,吉林人蔘看白山,最大的兩個主要產地:集安和撫松,其中撫松縣種植人蔘有4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中國人蔘之鄉。這麼巧,小高說他就是撫松縣人。撫松的人蔘比較粗短,一斤大概15-19根人蔘,品質好成本高;集安的人蔘比較細長,雖然同樣的品種,卻因為日照不同的關係,結果長得不太一樣。韓國正官庄和太極的人蔘製品都是用撫松的人蔘 ,正官莊的工廠卻設在集安,一般人就會以為它是採用集安的人蔘。

人蔘的功效,本文就不贅述。

1503132926961.jpg

 

IMG20170814124312.jpg

楊樹的樹幹

IMG20170814125209.jpg

楊樹的樹葉

IMG20170814124305.jpg

在哈爾濱市區,楊樹做為行道樹

台灣難見楊樹,這裡到處都是楊樹,小高說楊樹不怕冷,是用來當防風林的,不過從大連到哈爾濱這麼遠的道路都種楊樹,數量可嚇人了。從哈爾濱往吉林市的路也很長,路旁種的全是柳樹,柳樹真的很高很高,和垂柳不一樣呢!也和楊樹不一樣。我們常常說「楊柳」,剛開始以為「楊柳」就是一種樹,後來才知道它的典故。隋煬帝楊廣愛柳樹,他賜柳樹姓楊,讓柳樹和自己成為本家,從此以後楊柳不是楊樹和柳樹,而就是指柳樹,就因為楊是柳樹的姓氏。楊廣賜姓只是傳說,古老中國其實是楊、柳不分的,很早就合稱了(詩經採薇,有詩為證)。楊樹和柳樹都很高大,也都有棉絮的問題,飄在空中和地上,容易造成民眾呼吸道過敏的問題。

IMG20170816103858.jpg

柳樹的樹幹,看起來像樟樹的樹幹

這次來到東北,除了認識了楊樹和柳樹,還認識了樺樹。在哈爾濱的伏爾加山莊裡,小偉給我們介紹樺樹。我說樺樹和楊樹乍看之下很像,小偉教我們怎麼區分,樺樹的樹枝掉下來,在樹幹上會有像眼睛的痕跡,果真如此。

IMG20170815094121.jpg

1503132921680.jpg

樺樹的樹幹,樹枝掉落後,會有像眼睛的印記

另外在「張學良故居」也看到了榆樹。小偉還特地指給我們看,我好興奮喔!榆樹有什麼好稀奇的呢?我在台灣只認識樟樹和榕樹,沒注意過榆樹是「何許樹也」,有一次在皇冠雜誌看到一個台灣留學生提到她在海外留學生活的故事,讓我對榆樹有了很深的印象。

東北_170829_0003.jpg

張學良故居前的榆樹,已長出榆錢

有一天她大陸的室友回到宿舍,很高興的翻出袋子裡的榆錢,說可以加蛋煮來吃,她同時說了奶奶的往事給台灣留學生聽。大陸留學生說榆樹曾救了整個村人的性命,因為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中國非常窮困,時常沒有食物吃,好在村子裡家家戶戶都種了榆樹,榆樹是很有價值的樹,種子叫做「榆錢」可以吃,讓村人免於餓死;樹皮、葉、根可當做藥材;樹幹質地堅硬,可做家具…所以奶奶對榆樹有深厚的感情,會煮榆錢炒蛋給她吃,來到了國外竟然還能見到榆樹,看到榆錢就想起了奶奶…

說巧不巧,不久之後,我在學校上課教到了「榆」這個生字,我們班剛好有一個學生名字叫「榆恩」,我就說了這個故事給孩子們聽,並且總結了「榆恩」就是一個感恩的名字,學生們聽了都很感動呢!相信「榆」這個字會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中。

***(榆錢的故事一則)***

藏放榆錢
一個叫化子拿了破筐子到榆樹下,拾取了許多「榆錢」(榆莢,形狀像錢)而去。過了一會,又來取。看見的人很奇怪,暗暗跟蹤他,原來他在深山裡挖了一個洞放榆錢。便問道:「你藏了榆錢有啥用?」叫化子說:「這是錢嘛,所以放在石洞內藏起來。」
人們懷疑他有神經病,誰知他卻笑道:「世上的守財奴,總是挖洞藏著有用的錢不用,甘心情願刻薄自己,卻自以為是大富翁,這跟我藏榆錢有什麼兩樣,你們對守財奴不覺得奇怪,反而嘲笑我,這是為啥呀?」


arrow
arrow

    喜歡聽故事的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